游客
题文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回答问题。
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在GIS技术程序中属于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有关全球定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
D.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完成下列小题。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能观察到日
全食现象,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
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位置时()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D.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地球在公轨道上运动所用的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判断下列小题。

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的位置是

A.回到M点  B.在M点的正南方向
C.在M点的东方  D.在M点的东南方向

若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A.无法确定 B.120ºE,50ºN
C.100ºE,40ºN D.120ºW,50ºN

若出发时当地的标准时间是9月22日8时,则到达地点的标准时间是

A.9月22日16时 B.9月23日4时  
C.9月21日11时 D.9月23日5时

若从M点出发,从最短的路程到达N点,则前进的方向是

A.一直向东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向东南再向西北

图1-1-16是一幅经纬网格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A点的地理坐标是           

A.(10ºS,170ºE) B.(10ºN,170ºW)
C.(10ºN,170ºE) D.(10ºS,170ºW)

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
①A点②B点③C点④D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B点所处的时区是                      

A.西十二区 B.西十一区 
C.东十二区  D.东十一区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小题。

1650~1780年该区域(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进入20世纪后,该区域(  )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