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
A.横波、纵波都变快 |
B.横波、纵波都变慢 |
C.横波变快,纵波变慢 |
D.横波变慢,纵波变快 |
下列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
B.岩石圈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 |
C.地壳中有软流层 |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右下图),回答26~28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火电、天然气和水电 |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
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
②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西部地区可开发水能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24~25题。“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它能使
A.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
B.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
C.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
D.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
“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
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
分布较多的是
A.ab | B.cd | C.de | D.ac |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21~23题。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
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
C.三个地带发展第三产业都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
读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完成17~20题。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地区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
B.从北向南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
C.西部经济地带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好 |
D.低山丘陵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
图中制约M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B.资源、能源不足 |
C.对外联系较少 | D.资金技术缺乏 |
N地区建设交通线的成本比M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有
A.人口稀少,拆迁费用低 | B.交通网络基础好 |
C.交通便利,利于材料运输 | D.技术先进,劳动力成本低 |
关于Q地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A.因地势高,所以自然灾害频繁 |
B.因气候干燥,所以太阳辐射强 |
C.因高寒干燥,植被稀少,所以多荒漠 |
D.因降水丰富,所以河谷农业发达 |
2007年7月23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建设,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问题建言献策。结合环北部湾区域图,回答14~16题。环北部湾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包括
A.环北部湾优越的海上交通枢纽地理位置 | B.煤炭资源丰富 |
C.城市发育程度高,经济发展迅猛 | D.技术力量雄厚,对外辐射力强 |
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A.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 B.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
C.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 D.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
东盟与环北部湾地区合作领域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
①油气资源②旅游资源③宇航技术④钢铁工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