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各肃闻刘表卒(死)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
B.土民殷富(富) 致殷勤之意(恳切) |
C.如其克谐(能) 克己奉公(克制,约束) |
D.助画方略(准则)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 |
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 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B.公子有德于人 |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
D.不拘于时,学于余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乃” 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C.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
D.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举类迩而见义远 |
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鲍叔知其贤 |
B.其为人智深而勇沉 |
C.其所谓忠者不忠 |
D.秦王恐其破璧 |
下列句中加点的“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B.少时长与鲍叔牙游若曹沫之与齐桓公 |
C.失其所与,不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D.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