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是某权威机构的一组统计数字,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2009-2011年全国电视剧题材播出比重(百分比)

题 材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谍战剧
5.1
19.1
27.6
家庭剧
22.0
23.6
22.1
古装剧
25.1
26.2
23.4
军事剧
4.3
13.5
21.2
言情剧
32.8
13.2
3.2
农村剧
10.7
4.4
2.3

请概括图表中近三年来全国电视剧播出比重的变化情况。
请从电视剧多元化发展的角度,给电视剧创作者提一条建议。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图文、表文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链接文字,完成小题。
苏轼的内心与渔樵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经历了人生中的最黑暗时期。但是,也正是人生中的这一次遭遇,让苏轼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这一时期的苏轼,仿佛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自己所伤怀的功业无成,其实是因为建功无门。此外,苏轼的黄州生活经历,除了与黄州一带名士山川之间深得心意的交游,甚至还曾躬耕于黄州东坡,可能确实过了一段“渔樵”生活。他那兼有自谑、自得意味的自号“东坡居士”据说也即由此而来。由此看来,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中时时出现的“主”“客”,既是文学体式的一种标志,其实也是苏轼自觉省视个人命运的心理反应。应该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
(取材于肖亦若《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有删改)
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
链接文字中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从文学而言,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前赤壁赋》无疑是其思想最为斑斓的一种呈现,其中就有句子直接关涉到渔樵:“况吾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身居黄州的苏轼内心如此地旷达与超然,让人感慨不已。而战国的屈原则未能如此超然,他“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始终恪守心中美好的理想,他说“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最后投江自尽。
如何理解苏轼内心的“渔樵”观?结合《漫话“渔樵”》以及链接文字,简要谈谈你的认识。50字左右

曲靖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明代徐霞客曾遍踏滇东大地,写下了《盘江考》一文,探明珠江源就在曲靖市沾益县的马雄山,并盛赞了马雄山“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源出马雄”的涓涓细流,流过滇、黔、桂、粤四省区,创造出南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珠江三角洲的繁荣。马雄山风景名胜区已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请展现你的才情为曲靖马雄山珠江源景区写一句宣传语:

新闻漫画深受群众喜爱,结合下面这幅新闻漫画与下面的新闻事件,说说这幅新闻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字。(5分)

新闻事件: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向媒体反映,高年级师兄推销给自己的棉被是“黑心棉”。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黑心棉”来自江宁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人专门到此低价批发然后转卖给各高校的大一新生。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对事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内容富有哲理。
公鸡一朝啼唱,令人清醒;夏蝉整日聒噪,令人生烦——说多少不重要,说什么才重要。

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序是:
①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着自己的抱负和辨别是非。
②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都没有吸引力。
③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
④始终在我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
⑤从客观的角度,没完没了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