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利用罗盘来测量电流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具体做法是:在一根南北方向放置的直导线的正下方10cm处放一个罗盘。导线没有通电时罗盘的指针(小磁针的N极)指向北方;当给导线通入电流时,发现罗盘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根据偏转角度即可测定电流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现已测出此地的地磁场水平分量B=5.0×10-5 T,通电后罗盘指针停在北偏东60°的位置,如图所示。由此测出该通电直导线在其正下方10 cm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A.5.0×10-5 T | B.1.0×10-4T |
C.8.66×l0-5 T | D.7.07×l0-5 T |
如图所示, 其中电流表 A 的量程为 0.6A, 表盘均匀划分为 30 个小格, 每一小格表示 0.02A;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1/2;R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 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 1 的电流值,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接线柱 1、2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4A |
B.将接线柱 1、2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2A |
C.将接线柱 1、3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6A |
D.将接线柱 1、3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1A |
如图所示,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固定在M、N两点,O是MN的中点,A、B是平面电场中的两点,AB连线方向垂直于MN连线方向。有甲、乙两个相同的带电粒子分别从A、B两点以平行于MN连线方向的相同速度开始运动,随后两粒子都能从左向右经过O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粒子均带负电
B.甲粒子在A处的加速度比乙粒子在B处的加速度大
C.甲粒子在O点的动能大于乙粒子在O点的动能
D.甲粒子从A点到O点经历的时间比乙粒子从B点到O点的时间短
如图所示,图线①②③分别表示导体ABC的伏安特性曲线,其中导体B为一非线性电阻,它们的电阻分别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C电阻 |
B.导体B电阻随电压增加而变大 |
C.当它们串联接在电压恒为6V直流电源两端时,流过三导体的电流均为1A |
D.当它们串联接在电压恒为6V直流电源两端时,它们的电阻之比![]() ![]() ![]() |
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做直线运动 | B.小球的加速度不变 |
C.小球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 D.小球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
把试探电荷放在电场中的A点,受到电场力为
,具有电势能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B.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C.A点的电势大小为![]() |
D.A点的电势大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