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最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
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
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
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
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
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白改组以来,主张日益鲜明;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此报道说明()
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 |
B.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
C.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 |
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 |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等 |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