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看轻自己
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这忠告,包含着几缕沧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看轻自己是一种人生哲学,看轻自己才能“飞”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角,总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偏偏又把别人看得太轻。为此,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心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惟独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成绩最大,功劳最多,记功评奖、加薪晋级不在话下。否则,就不高兴,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个性往往脆弱,实际表现为独断、骄横、傲慢,盛气凌人,与社会格格不入……这种人,外界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遭到嘲笑和孤立,使你变得停滞不前。
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事,盲目自信就会先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利位置。越是看轻自己,越易被人看重。你真诚的谦卑,将使大家折服,他们乐意在你周围歌唱;你力所不及的柔弱,会为大家所同情,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助你强盛。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获得更多帮助和教益。
看轻自己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其实,把自己看轻,这是光明磊落的心灵折射,是无私无畏的自然反映,是正直坦诚的自由流露。看轻自己的人总是很知足,对获得的成功珍惜有加。一个人富有了,仍然不忘看轻自己,他将不会自傲和奢侈;一个人身居高位,仍然看轻自己,他将不会专横和贪婪。当你从困惑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看轻自己,其实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超凡脱俗,淡泊平和。
看轻自己是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看轻自己是对人的真实本性和历史真正趋向的理解和把握,是对人性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看轻自己,能够成就人的操守,闪烁灵魂的美丽。只有看轻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加强修炼、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
把自己看轻,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也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埋怨自己,也不要你去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相反,看轻自己能使你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为人处世,不妨看轻自己,生活中就会多几分快乐。在家庭中,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一言九鼎“的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爱人和谐相处。在事业上,即使春风得意,大权在握,也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众人之上的“楚霸王”。这样,才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听取更多的有益于事业发展的意见,让自己脚踏实地去拓展事业,创造辉煌。在朋友圈子里,不妨看轻自己,才能结识到推心置腹的哥们儿,让自己时刻头脑清醒,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把自己看轻,才能获得智慧与快乐,飞越坎坎坷坷,拥有和谐的人生。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第二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看轻自己是一种人生哲学,看轻自己才能‘飞’起来。”
请为作者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想。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讲过这样的故事:他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口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的一个不被人注意的柜子里,想等大家遍寻不到他的时候再跳出来。令英若诚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这才无奈地走出来吃残羹剩饭。
家里养着月亮
①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②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③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④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⑤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⑥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⑦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⑧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⑨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⑩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11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12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对象的特点。
(1)停电之夜,我们在阳台所见之月:
(2)发现“家里养着月亮”的女儿: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是如何表达出作者对夜空的情感的。
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请从文章的中心的角度,谈谈你对文中1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
请结合文章第9段“我”和“女儿”的不同的表现,说说生活在慵杂繁忙的社会中的我们如何才能发现生活的美。
梳头的学问
①每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为什么古人总是说要天天梳头?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
②您看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20多个穴位,您都不用找,就这么一梳,哪块有点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您就反复地揉它,不知道那个穴位叫什么名字没关系。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
③开始杭头的时候,您会发现,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乳腺增生这些胆经阻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一定有相应的阻滞点。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地方,它上面也堵。所以您这么一梳,就会发觉某处有疼的地方,用大拇指一点一操,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些结节、疙瘩之类的东西,这时,您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揉开了。
④每天杭头多少次为好呢?坚持每天300次就非常好了。有人说我有的是时间,梳3000次怎么样?那当然更好。头不怕多梳,您就记住,多梳头好处大了。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的,头就怕堵住了,一堵住什么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全来了。您把头多梳梳,头部一清爽,这些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所以梳头是能消百病的妙法。
⑤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因为头发本来就少,还老掉。”我说:“越是这样的人,越得多梳。为什么?,您别怕掉头发,因为,凡是用手指头一梳就掉的头发,它根本就是在头上面浮搁着呢!您不动它,睡觉起来后也是一床,您不如干脆先给它弄下来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就个个都是精英了。这就跟种花似的,您得把那些枯叶剪下去,别让它也跟着一块吸收营养,最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茁壮的。”
⑥还有人说:“我也不敢梳头,我一梳头就白花花的跟下雪似的,全是头皮屑,没法梳。”他觉得越梳头皮屑越多。其实,如果能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1周,您再梳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什么“雪花”了,而且梳完以后会看到满手都是油污污的。这说明您把堵塞在毛孔上的这些黑油(中医讲的湿气、痰浊)给梳出来了,这样当然就不长头皮屑了。
⑦梳头不但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还具有保健作用。当头发浓密起来后,就证明您的气血越来越足,肝肾的功能提高了。另外,有的时候我们想补补肝、补补肾,但有时直接补不到,效力达不到这个地方,怎么办呢?“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体的里面和外面是有通路的。谁是它的通路?头部就是它的通路。您经常杭梳头,就跟肝肾通上了。人不可能头发很浓密而肝肾却很弱,这是绝不可能的。头发浓密了,肝肾的功能也就提高了,这是一体的两面,只要提高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提高了。
⑧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有的人经常容易感冒,就是风寒老进来的原因。您把膀胱经多梳梳,就不容易感冒了。还有的人总觉得头晕,脑供血不足,什么原因?是督脉堵塞住了。督脉这条中间线,下至尾骨,与肾经相通,上行巅顶百会穴,如果时时保持通畅的话,您就会越梳越精神。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告诉读者不要小看梳头。 | B.提醒人们梳头能够发现病症。 |
| C.介绍梳头的重要之处。 | D.强调梳头具有保健作用。 |
对梳头的学问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梳头是梳经络。 | B.梳头能够治好心血管疾病、脑梗塞等疾病。 |
| C.梳头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 | D.梳头具有保健作用。 |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梳头实际上是在梳经络,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很多的穴位,一梳头,哪块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 |
| B.头上有阻滞点说明经络出现了阻塞,人的某个部位就会有些问题。 |
| C.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头1周,把湿气、痰浊给梳出来,就能治疗老掉发的毛病。 |
| D.头的正面和侧面分布着不同的经络,梳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效果。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来自填过的小雪花
文/积雪草
今天早晨,隔壁病房那个9岁的女孩走了,听说她和麦加得的是一样的病。她很瘦,很苍白,但很快乐,可是还不到一个星期,她就走了。她的妈妈像疯了一样,呼天抢地,可能整个大楼里的人都听到了吧!
麦加想喝水,却忽然发现妈妈不见了,他下床四处寻找,看到妈妈躲在走廊拐角的地方,偷偷地用纸巾擦眼泪,麦加知道妈妈是怕自己看到,所以只能躲在病房外面偷偷地擦眼泪。
麦加一直以为,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最能干的人,她的胸膛最宽广,她的怀抱最温暖,所有的难题到了她手里都会迎刃而解;可是今天妈妈哭了,哭得很伤心。妈妈可能是想到他了吧?
……这个问题让麦加无比纠结。
有一天,他随手拨了一个号码,然后对着电话说:“爸爸,你怎么这么久不回家?我想你了。”电话那端,一个男人愣了一下,然后回他:“孩子,你打错了。”
挂了电话,他吐了一下舌头,心兀自有些跳得厉害。打电话骚扰人家,还恶作剧地叫一个陌生的男人爸爸,他是第一次干这种蠢事。妈妈说,爸爸出差去了。其实麦加知道,自己没有爸爸,他出生没几天,爸爸就去世了。妈妈怕他自卑,所以对他撒了谎,他知道妈妈心里苦,所以假装不知道,可是假装这活儿,真的很辛苦。
麦加第二次给那个陌生的男人打电话,那个男人有些不耐烦,他说:“我都说了,我没有孩子,我还没有结婚,你一定是记错电话号码了。”放下电话,麦加有些抑郁,他想找个爸爸,看来这事挺难。
麦加第三次给那个陌生的男人打电话,不等他开口便赶紧说:“爸爸,我生病了,住在医院里,你能来看看我吗?我想你。”电话那端犹豫了一下,然后问他住在哪家医院几号病房。
(1)隔天,天晴了,阳光照射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麦加倚在床头,等待吃药打针化疗,等待的间隙,他拿出手机准备给那个陌生的爸爸打电话,谁知这工夫,病房的门开了,那个陌生的男人和妈妈一起走进来。
他坐在病床边,摸着麦加的头,有些拘谨地说:“儿子,听说你病了,我从外地赶回来看看你。你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他手里拿了一个硕大的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各种书,童话书,漫画书,故事书……
麦加跟妈妈说:“你先出去,我跟爸爸说几句话。”妈妈摸了摸他的头,然后转身出去了。
其实,这个陌生的男人他认识,他在他们学校旁边开了一家书店,人长得老帅了,更重要的是心眼好,同学们去买书,他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大家都很喜欢他。要命的是,麦加认识他,可是他不认识麦加。
麦加对他说:“我生病了,好的概率不大,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我妈妈,她看上去很坚强,其实她的内心很柔软,需要人照顾。我觉得你人好,想让你当我的爸爸,替我照顾我妈妈,可以吗?你考虑一下,别急着答复我。”
男人哽咽起来,他说:“儿子,我答应你的要求,不过你也要答应我一件事儿,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你妈妈可以没有我,但是却不能没有你。”
开书店的叔叔答应了麦加,他答应替他照顾妈妈,麦加咧开嘴笑了。这是冬天以来,他听到的最温暖最开心的话。
(2)窗外,一朵一朵的小雪花儿,晶莹剔透,漫天飞舞。他想,自己也是一朵来自天国的小雪花吧?被这世界的温度融化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3期)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仿照下面文字示例,在后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故事的开端:隔壁病房的女孩去世后,得了同样病的麦加看到妈妈无比伤心后,心里很难过。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结局:陌生男人不仅来看望了麦加,还答应了照顾麦加的妈妈。文章为什么要插入“其实,这个陌生的男人他认识……可是他不认识麦加”这一情节。
文章除了叙写故事外,还有景物描写,试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任意选择一处回答。
读了本文后,你觉得麦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理解
(一)阅读《春》节选,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甲】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丙】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甲段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甲文的描写顺序是;乙文的描写顺序是。
乙文写雨景,为什么还要描写人的活动?
选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你怎样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答问题。(12分)
恩施民居——吊脚楼
顾祥明
①吊脚楼是恩施州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一般依山而建,成群落分布,错落有致,雄伟壮观,既有双吊形成的对称美,也有融入山地环境的和谐美,堪称土家族、苗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②吊脚楼具有悠久的历史。《旧唐书》载:“士气多瘴疬,山有毒草及沙蛩(音qióng)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吊脚楼袭古“干栏”建筑遗风,多悬于高崖陡坎,或河岸溪谷之上。远远望去,更显险奇。平地吊脚楼则讲究花样精工,往往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故吊脚楼或精塑细刻,或走马转阁,或凌空飞架,或险挂峭壁,与秀丽山川相映成画,妙不可言。
③吊脚楼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它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脚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总的看来,吊脚楼应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悬空,所以也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④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单吊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有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作支撑用的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⑤吊脚楼具有很高的建筑工艺水平。窗花雕刻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有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孙,有的记录风情。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⑥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从某种意义来说,吊脚搂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比“干栏”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⑦吊脚楼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族、苗族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根据《恩施新闻网》有关资料整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吊脚楼,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就其中一种举例(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①段说吊脚楼“一般依山而建,成群落分布”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