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第题。完成问题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源减少 |
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
B.冰雪融水量不足 |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
D.围湖造田 |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33~35题。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
A.降水少 | B.气温低 | C.用水量大 | D.地下水补给少 |
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 )
①大气降水补给②地下水补给③冰雪融水补给④湖泊水补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读非洲大陆年降水量点位分布图,并结合下图完成31~32题。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年降水量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地()
A.七、八月均为降水较多时期 |
B.均濒临海洋![]() |
C.为同一气候类型区 |
D.均受到沿岸暖流影响 |
依上图,若按年降水量﹥500mm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区,年降水量﹤500mm为地表水资源缺乏区,绘制非洲地表水资源分布示意图。下面四幅图中绘制较为准确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回答28~30题。[源:Z+xx+k.Com]
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A.缩小生产规模 | B.扩大耕地面积 |
C.减施有机肥料 |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最可能是大规模生产粮食谷物的国家是()
A.甲 乙 | B.丙 丁 | C.乙 丁 | D.甲 丙 |
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A.单位面积产量低 | B.人均产量高 |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 D.人均耕地面积大 |
下图是我国某著名地形区典型地段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5~27题。图示省区是()
A.著名的农林渔基地 | B.著名的粮棉油基地 |
C.著名的粮糖油基地 | D.著名的农林牧基地 |
下列有关①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九曲回肠,流速缓慢 | B.江直水深,有利于航行 |
C.河道狭窄,水能集中 | D.属地上河,无水源补给 |
图示地区最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沙暴、泥石流、洪涝 | B.寒潮、洪涝、干旱 |
C.台风、泥石流、地震 | D.盐碱、台风、洪涝 |
读图10“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22~24题。图中a、b两曲线()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
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
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
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
A.遥感技术 | B.卫星导航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地理信息系统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
C.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
D.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