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和_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_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 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3)图乙中第 4 min 时,物质处于  态。

(4)图乙中,物体在 A 点时其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B 点时的内能。

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 .电源(电压为 4 . 5 V )

B .电流表 A 1 (量程为 0 0 . 6 A ,电阻为 0 . 5 Ω )

C .电流表 A 2 (量程为 0 3 A ,电阻为 0 . 2 Ω )

D .电压表 V 1 (量程为 3 V ,内阻为 3 )

E .电压表 V 2 (量程为 15 V ,内阻为 1 )

F .滑动变阻器 R (阻值 0 10 Ω )

G .定值电阻 R 0 = 800 Ω

H .待测小灯泡 L (额定电压为 3 . 8 V ,额定功率大约是 1 . 2 W )

I .开关 S 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既要保证电路安全,又要提高测量精确度;为了减小系统误差,测量时电表示数应大于量程的三分之一。则

(1)根据实验要求,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根据实验要求,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其中部分电路已画出)。

(3)根据实验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器材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实验电路(其中部分导线已连接好)。

(4)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  端(选填实物图中“ a ”或“ b ) ;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后,开关试触时,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仔细检查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其原因可能是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 B 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mm

(2)该实验原理是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 ) 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 A 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 / s

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 . 5 V

(1)将甲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移灯泡变亮)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 S ,移动滑片 P ,小张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始终为 3 V ,则故障原因为  

(3)电路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 ,直到电压表示数为 2 . 5 V ,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小张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也完成了该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R 阻值已知)

①闭合开关 S S 1 ,断开 S 2 ,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 U

②闭合开关 S S 2 ,断开 S 1 ,滑动变阻器滑片 P 不动,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 U ;则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 P =   。(用 U R U 表示)

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 U 形管的两端液面的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  的增加而增大。

(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  进行比较。

(4)已知乙图中 U 形管左侧液柱高为 4 cm ,右侧液柱高为 10 cm ,则 U 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   Pa ( ρ = 1 × 10 3 kg / m 3 g = 10 N / kg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