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君义甚高,能我一榻乎?假:借
B.其数而封识之。籍:登记入册
C.君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脱:倘若,如果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我不幸疾矣②妆成每秋娘妒
B.①面囊②探石穴,靡计不施
C.①其数而封识之②吏民,封府库
D.①举世混浊,清士见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B.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C.人用是多疑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和课文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5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顺治【注】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明拒守。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也?我不死,祸□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能有与人共事而逃于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汪琬曰:方胜国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伟、凌公駉与佥事公三人,而天一独以诸生殉国。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节选自汪琬《江天一传》)
【注】顺治,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出战,所杀伤略相当 逆:叛逆
B.大帅天一甚急 购:悬赏
C.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逮捕
D.天一为辨疏,诣阙上之 赍:怀着,带着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天一虽以文士知名,□深沉多智
②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明拒守
③我不死,祸□族矣

A.①而 ②以 ③之 B.①而 ②为 ③且
C.①且 ②为 ③之 D.①因 ②以 ③且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B.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C.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D.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天一安贫乐道,注重品节。他家贫屋坏,置身于漏屋之中,虽日晒雨淋,却能吟诵自如;更提倡读书人立品为先。
B.江天一不畏强敌,敢于担当。他一介诸生,却于乱世挺身而出;清兵下江南,他县多望风而附,他却率众奋起抗清。
C.江天一勇赴国难,至死不屈。他英勇杀敌,义无反顾,兵败城陷后慷慨就义,并说他如果不死,就一定会再次起兵。
D.江天一正直热忱,仗义执言。他为佥事公被杀一案,奔走呼告,上奏朝廷,又作《吁天说》,最终使得冤案真相大白。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笑谢曰:“焉能有与人共事而逃于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
②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文中称江天一“深沉多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题目。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画形象,配食县社。
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曰:“统等区区,非为陆云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机,敢竭愚戆,以备诽谤。”颖不纳。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选自《晋书·陆云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之奇以……为奇
B.云其妻,而无所问记录口供
C.百姓追思之,画形象图绘画,描绘
D.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之从顺从,依从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②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
③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

A.①虽 ②其 ③而 B.①虽 ②之 ③以
C.①因 ②其 ③以 D.①因 ②之 ③而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B.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C.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D.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云六岁就能写文章,很有才思文理,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人称“双陆”。
B.吴尚书广陵闵鸿很赏识陆云,他举荐陆云为贤良、召为从事,并认为陆云“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C.陆云出任浚仪县令,百姓都称颂他神明,因而让他的画像与县里的灶神相配享受祭祀。
D.陆云被捕后,蔡克替他求情至磕头流血,同僚几十人随同蔡克入谏,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
②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
文章说陆云性格“清正”,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 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B.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C.不与载协:合作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高兴

下列各组句子中,有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多之金帛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B.辅国识其意,然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称载上前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D.上封人李少良密载丑迹闻臣供养无主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B.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C.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D.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
②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万夫雄打虎传
泾川有万姓字夫雄者,少负膂力,以拳勇称,初亦未尝事田猎也。一日,与夙所莫逆尔汝昆季范姓友,早行深山中。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范号曰:“万夫雄救我!救我!”万亦茫然不知所措,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经里许,震天一呼,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因挺击虎,中其项。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万乘势一再击之,虎毙矣。母虎暨虎子相寻至。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又奋鼓生平之勇,纵送格扑,而二虎复相继而毙于其手。
嗟乎!万夫雄一乡野鄙人耳,素不识《诗》《书》为何物,亦不识交道为何事,而仓卒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卒毙三虎以救其友,其义岂不甚伟?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余尝见世之聚首而处者,交同手足之亲,谊比金石之固,设有缓急,即蜂虿微毒,不致贻祸杀人,当其纷纷未定之时,虽夙昔周旋,密迩徒辈,靡不潜迹匿形,鸟飞云散,悄然而不一顾焉。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或云:“一夕沌而毙三虎,颇似不经,殆属乌有子虚之谈。”嗯!诚有之矣!家九宣从泾川来,为余述其事最奇。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须眉状貌,殊磊砢①不凡,飞扬跋扈,犹可想望其打虎时英风至今飒飒云。盖义愤所激,至勇生焉;即后亦不自知其何以至此也。从古忠孝节义,蹈水赴火,为人之所不能为,并为人之所不敢为,往往以蚩愚诚朴而得之。万夫雄有焉。
南村野史曰:余友苍略氏,闻其事而异之,太息曰:“士亦视所托身为贵耳!得交万夫雄,其人虽陷入虎口,猛虎不能害也.甚矣,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 磊砢:形容仪态豪放洒脱。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亦未尝事猎也田:耕作
B.忽林莽出巨虎,范以去搏:捕捉
C.万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度:估计
D.仓卒间不忍异姓兄弟之意负:辜负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万夫雄“义愤所激,至勇生焉”的一组是()
①少负膂力,以拳勇称②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
③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④卒毙三虎以救其友
⑤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⑥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朋友身陷虎口的危急情况,万夫雄一时也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勇敢地冲上前去,连毙三虎,使朋友虎口脱身。
B.作者对万夫雄救朋友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世人对手足之情、金石之谊的珍惜,同时也批判了那些不能急朋友之难的人。
C.作者讲到家九宣曾向他描述过万夫雄打虎的事迹,同时家九宣还与万夫雄有过直接接触,这有助于证实万夫雄打虎事迹的真实性。
D.从古到今,忠孝节义之人,赴汤蹈火,做别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常常因为愚拙朴实而能达得到,万夫雄就有这样的秉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
译:
( 2 )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3 分)
译: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3)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仕郡察孝廉,为吏部令史,转殿中将军,累迁上洛太守。私牛马在郡生驹犊者,秩满悉以付官,云是郡中所产也。
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卒,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永嘉四年,治中①毛孟诣京师求刺史,不见省。孟固陈曰:“君亡亲丧,幽闭穷城,万里诉哀,不垂愍救。既惭包胥无哭秦之感,又愧梁妻无崩城之验②,存不若亡,乞赐臣死。”朝廷怜之,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使于郡便之镇。
逊与孟俱行,道遇寇贼,逾年乃至。外逼李雄③,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逊披荒纠厉,收聚离散,专杖威刑,鞭挞殊俗。又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征伐诸夷,俘馘④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如故,赐爵褒中县公。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
先是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后骧等又渡泸水寇宁州,逊使将军姚崇、爨琛距之,战于堂狼,大破骧等,崇追至泸水,透水死者千余人。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逊在州十四年,州人复立逊中子坚行州府事。诏除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谥逊曰壮。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注]①治中:官名,州刺史的属官。②既惭……,又愧……:这两句意思是,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③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第一个皇帝。④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上洛太守迁:升职
B.朝廷之怜:怜爱
C.帝之嘉:嘉奖
D.钊之,战于温水距:抵御

王逊死后谥“壮”(威德刚武)。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逊威德刚武的一组是
①仕郡察孝廉②专杖威刑,鞭挞殊俗
③征伐诸夷,俘馘千计④莫不振服,威行宁土
⑤战于堂狼,大破骧等⑥怒囚群帅,执崇,鞭之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逊在郡中为官时,家中的牛马生了牛犊马驹,他在任职期满后全都交给了官署。
B.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后,西南发生叛乱,毛孟到京城请求派刺史,却没有得到答复。
C.元帝即位后,王逊根据地理形势,重新调整了宁州地区行政区划,得到朝廷批准。
D.李骧袭扰宁州,姚崇率部抵御,大破李骧,姚崇却不肯乘胜追击,王逊因此愤怒而死。

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先 是 越 巂 太 守 李 钊 为 李 雄 所 执 自 蜀 逃 归 逊 复 以 钊 为 越 巂 太 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外逼李雄,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