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0.1 mol•L-1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c (Na+) > c(HCO3-) > c(CO32-) > c(H+) > c(OH-) |
B.c(Na+) > c(CO32-) > c(HCO3-) > c(OH-) > c(H+) |
C.c(Na+) + c(H+) =c(HCO3-) + 2c(CO32-) + c(OH-) |
D.c(Na+) =c(HCO3-) + 2c(CO32-) + c(H2CO3) |
若n=3,以下能级符号错误的是()
A.np | B.nf | C.nd | D. ns |
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 →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
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
C.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
D.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1s、2p、3d、4s | B.1s、2s、3s、2p |
C.2s、2p、3s、3p | D.4p、3d、4s、3p |
下列图象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
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
B.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是在f轨道上运动 |
C.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
D.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