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极地区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问题。太阳直射点所在日期为22日,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月22日14时 | B.6月23日2时 |
C.12月22日14时 | D.12月23 日2时 |
在图示的时间,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存在的是
A.孟加拉国正遭受西南季风的袭击导致涝灾 |
B.澳大利亚农民正在忙于收割小麦 |
C.我国北方地区遭受寒潮和沙尘暴袭击 |
D.南极附近水域盐度是一年中偏低的时候 |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读图,完成以下问题。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
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 B.季风 |
C.纬度位置 | D.海陆位置 |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传递声音信号 | B.进行地质探矿 |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 D.测量山峰的高度 |
地震发生时,当地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 ( )
A.只有前后、左右摇晃 |
B.只有上下颠簸 |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根据我国日历显示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立秋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 )
A.127°E | B.131°E |
C.120°E | D.135°E |
有关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并向南移动 |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 |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 |
D.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并向北移动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 )
A.东南方 | B.西南方 |
C.东北 | D.西北方 |
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
D.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