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注释】①东阳徐生:即徐无党,欧阳修的学生。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为圣贤者所以:……的原因
B.今之学者学者:读书人
C.稍稍见称于人稍稍:稍微
D.如水涌而山出山出:从山间涌出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鸟兽为物施于事
B.而为死又有能有不能也
C.虽死不朽能不朽存也
D.忽焉以死同归于泯灭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所以不朽,并将“修之于身”放在最高位置,“见之于言”放在第三,明显流露出了重道轻文的思想。
B.本文第三段认为立言“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于此可见,文章难工,传世尤其不易,这是自古以来文章之士的悲哀,作者借此警示徐无党,同时以自警。
C.文章通过比较法层层筛选,一步一步推出中心,首先则拿“施事”与“见言”比较,再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较,从而突出修身为首要之道。
D.本文题旨深刻,表达显露,愤语遍布全篇,愤愤之气溢于笔端,但是对学生徐无党却是爱深言切,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宗师风范。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题不做,留到考后再做练习)温馨提示:翻译课内阅读A和B的句子,各一句。延伸阅读的翻译不做)
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2)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3)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裴延儁,字平子,河东闻喜人。延儁少偏孤,事后母以孝闻。涉猎坟史,颇有才笔。举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迁尚书仪曹郎,转殿中郎、太子洗马,又领本邑中正及太子友。太子恂废,以宫官例免。顷之,除太尉掾,兼太子中舍人。世宗初,为散骑侍郎,寻除雍州平西府长史,加建威将军,入为中书侍郎。
时世宗专心释典,不事坟籍,延儁上疏谏日:“臣闻有尧文思,钦明稽古;妫舜体道,慎典作圣。汉光神叡,军中读书;魏武英规,马上玩籍。先帝天纵多能,克文克武,营迁谋伐,手不释卷。良以经史义深,补益处广,虽则劬劳,不叮暂辍。斯乃前王之美实,后王之水镜,善足以遵,恶足以诫也。陛下道悟自深,渊鉴独得,升法座于宸闱,释觉善于日宇,凡在听瞩,尘蔽俱开。然《五经》治世之模,六籍轨俗之本,盖以训物有渐,应时匪妙,必须先粗后精,乘近即远。伏愿经书玄览,孔、释兼存,则内外俱周,真俗斯畅。”
及诏立明堂,群官博议,延儁独著一堂之论。太傅、清河王怿时典众议,读而笑曰:“子故欲远符仆射也。”
范阳郡有旧督亢渠,径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堰,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复。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延儁谓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溉田百万余亩,为利十倍,百姓至今赖之。又命主簿郦恽修起学校,礼教大行,民歌谣之。在州五年,考绩为天下最。
延儁继母随延儁在蓟,时遇重患,延儁启求侍母还京疗治。至都未几,拜太常卿。时汾州山胡恃险寇窃,正平、平阳二郡尤被其害,以延儁兼尚书,为西北道行台,节度讨胡诸军。寻遇疾,敕还。三鸦群蛮寇掠不已,车驾欲亲征之,延儁乃于病中上疏谏诤。寻除七兵尚书、安南将军,徙殿中尚书,加中军将军,转散骑常侍、中书令、御史中尉。又以本官兼侍中、吏部尚书。延儁在台阁,守职而已,木能有所裁断直绳也。
(节选自《魏书•裴延侑传》)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暂辍:停止。
B.六籍俗之本轨:规范。
C.随力分督:督促。
D.时遇重患:灾难。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事后母孝闻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读笑曰风飘飘吹衣
C.百姓至今赖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D.考绩天下最且君尝晋君赐矣

把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
(1) 斯乃前王之美实,后王之水镜,善足以遵,恶足以诫也。
(2) 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延儁谓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
文言文中,裴延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
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采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选自《史记正义•论史例》)

文言文阅读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自言一世为缙绅,行多。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待如乡先生礼,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盏中,茶色清彻,己盏中,浊如胶。暗疑迷魂汤得勿此乎。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
俄顷,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捽下,罚作马。即有厉鬼絷去。行至一家,门限甚高,不可逾。方趑趄间,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自顾,则身已在枥下矣。但闻人曰:“骊马生驹矣,牡也。”心甚明了,但不能言。觉大馁,不得已,就牝马求乳。逾四五年间,体修伟。甚畏挞楚,见鞭则惧而逸。主人骑,必覆障泥,缓辔徐徐,犹不甚苦;惟奴仆圉人,不加鞯装以行,两踝夹击,痛彻心腑。于是愤甚,三日不食,遂死。
至冥司,冥王查其罚限未满,责其规,剥其皮革,罚为犬。意懊丧,不欲行。群鬼乱挞之,痛极而窜于野。自念不如死,愤投绝壁,颠莫能起。自顾,则身伏窦中,牝犬舐而腓字之,乃知身已复生于人世矣。稍长,见便液亦知秽,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而主人又豢养,不肯戮。乃故啮主人脱股肉,主人怒,杖杀之。
冥王鞫状,怒其狂猘,笞数百,俾作蛇。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积年余,每思自尽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一日,卧草中,闻车过,遽出当路,车驰压之,断为两。
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准其满限复为人,是为刘公。公生而能言,文章书史,过辄成诵。辛酉举孝廉。每劝人:乘马必厚其障泥,股夹之刑,胜于鞭楚也。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言一世为缙绅,行多玷:缺陷
B.俄顷,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捽下稽:核查
C.责其规,剥其皮革避:逃避
D.闷甚,壁而上,穴屋而出缘:因为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了刘孝廉对前身为人时“行多玷”的悔改的一组是: ()
①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②主人怒,杖杀之③缘壁而上,穴屋而出
④遂矢志不残生类⑤饥吞木实⑥害人而死又不可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孝廉一世为士大夫,但行为多有不端,死后到了阎王殿里,阎王倒茶给他喝,但他看见自己杯子里的茶水浑浊得像胶,于是他偷偷地倒掉了。
B.阎王查知刘孝廉生前的恶行,大怒,罚他托生为马。过了几年,小马长得高大健壮,主人和奴仆们骑它时,都不加鞍垫,两腿一夹就叫它跑,使它非常痛苦。
C.刘孝廉托生为狗后,常常愤恨得想死,又怕罚期不到再罪加一等。于是故意咬主人, 使主人皮破露骨。主人非常愤怒,就把狗杀了。
D.阎王后来又罚刘孝廉托生为蛇,从此,刘孝廉下决心不残害生灵。后来故意让车轮轧死,阎王认为它这是无罪被杀,宽恕了它,准它服罪期满复生为人。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⑵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⑶为课本中句子]
⑴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
⑵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
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粲,字长蒨。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太清二年,征为散骑常侍。闻侯景作逆,便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率部即发。至南州,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步骑万余人至横江,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先是,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率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累日不决。粲乃抗言于众曰:“今者同赴国难,义在除贼,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若论位次,柳在粲下;语其年齿,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今日形势,贵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旧齿,年德已隆,岂应复挟私情,以大计。”之高垂泣曰:“吾荷国恩荣,自应帅先士卒,顾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谓众议已从,无俟老夫耳。若必有疑,当剖心相示。”于是诸将定议,仲礼方得进军。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青塘。青塘当京师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贼传粲首阙下,以示城内,太宗闻之流涕曰:“社稷所寄,惟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诏赠护军将军。世祖平侯景,追谥曰忠贞。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阅部下简:挑选。
B.以大计沮:阻止。
C.令粲青塘顿:驻扎。
D.令军主郑逸击之逆:预先。

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韦粲英勇抗敌和心怀大局的一组是()

A.①即驰马出,率部即发 ②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
B.①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②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
C.①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②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
D.①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②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以报告不实相推脱,韦粲义正严词地指斥了他的行为。
B.裴之高以自己年长位尊自居,反对韦粲提出的以柳仲礼统率诸军的提议,韦粲非常激动,对诸将讲形势和大义,最终促使裴之高改变了主意。
C.柳仲礼率部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囤集于此,韦粲身先士卒,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由于适逢大雾,迷失了道路,韦粲的部队没有及时筑好防御工事,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侯景率兵进攻得手,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
(2)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文言翻译: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诚然,卿不朕欺。
(2)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魏国初建,拜丞相理曹掾。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已,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制,吏遭大丧者,百日后皆给役,有司徒吏解弘遭父丧,后有军事,受敕当行,以疾病为辞。诏怒曰:“汝非曾、闵,何言毁邪?”促收考竟。柔见弘信甚羸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帝乃诏曰:“孝哉弘也!其原之。”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改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疾:痛恨
B.诚应枭县通“悬”,悬挂,示众
C.孝哉弘也!其原之原:宽恕,赦免
D.奸吏数人,皆自引去引:自杀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①柔举宗从之②还皆自励,咸为佳吏③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⑤虽为凶族,原心可恕⑥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A.③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来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不同意太祖对宋金家属加重刑罚的做法,认为那样会让正在从军的士卒怕自己被杀掉,也跟着一起逃走。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C.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D.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所以魏明帝催促廷尉要将其逮捕拷打致死,又是高柔了解实情上奏明帝,使解弘得到原谅。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译文:
(2)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