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扬孙戍之,乃还。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出 |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焉。 |
C.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 |
D.晋军(军队)函陵,秦军氾南 |
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以其无理于晋,且二于楚也。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④吴其还也。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烛之武)见秦伯 |
B.若(秦国)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C.(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D.(晋国)既东封郑,(晋国)又欲肆其西封 |
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 | B.②③⑤⑦ | C.③④⑧ | D.④⑤⑥ |
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共12分)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辽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视事:办公,就职治事 |
B.始至,府廪皆空廪:粮仓 |
C.民产若括之无遗括:征收 |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除:授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抗之甚高,挤之必酷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B.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C.贼弃所掠而遁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D.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
秦贪,负其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
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
③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④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
⑤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 |
C.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 |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4分)
(2) 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3分)
(3) 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缕。”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其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计。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易其敝衣敝:破旧 |
B.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
C.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 陈述事实 |
D.女觉遽反遽:急忙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缕。”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 |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项王瞋目而叱之 ![]() ![]() |
C.母所生女认之 | D.一夕,为海潮所沦 |
杳不知其所之也未可以为信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膳其肉,味倍常鱼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 |
B.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常令樵险汲深 |
C.![]() ![]() |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
后令汲于他泉,计其数百也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 |
C.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
D.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
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已持政,稍自肆肆:放纵 |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讽:劝谏 |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辞:借口 |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顾:考虑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
D.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
下列句子中,
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反对。 |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⑵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⑶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4~6题,每小题4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两造:诉讼的双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以属淳属:归属,归于。 |
B.生女多不举举:抚养。 |
C.盗服辜 辜:罪行。 |
D.以理卜卜:推断。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淳定案“敏断”的一组是()
①日夜阅案牍 ②片晷分析无留滞 ③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④下令劫夺者死 ⑤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 ⑥从之,事遂定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淳在永康任知县期间,曾夜以继日地办理案件,深孚众望,诉讼案子逐渐减少。 |
B.张淳精心定计,将与大盗卢十八勾结的某官吏夫妇一并关押,从而诱捕了大盗。 |
C.张淳特意用死囚替代抢米的人,并处以死刑,有效制止了大旱之年公然抢掠的现象。 |
D.张淳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2)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每小题3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负荆请罪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B.秦贪,负其强 |
C.决负约不偿城 |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下面各句对词类活用归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②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大王必欲急臣④秦王恐其破璧
⑤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⑦舍相如广成传⑧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⑨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⑩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A.①⑤⑥⑦ | B.②⑦⑧⑩ | C.③④⑧⑩ | D.④⑤⑥⑨ |
(1)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2)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