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扰,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这说明二者都
A.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
B.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 |
C.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 |
D.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 |
B.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李红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个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了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④《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著名学者余秋雨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