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 B.李清照 | C.陆游 | D.辛弃疾 |
有人说哥伦布是“第一位横渡大西洋的远洋航海家”,“决不亚于当代人类登月计划和行动”,是“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人”;也有人说他是“拜金狂”、“虚伪的基督徒”、“殖民主义海盗”、“殖民主义先驱”。史学家评价说,他是“新旧交替的人物”、“集光荣与罪恶一身的人物”、“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普遍认为他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出现。”此评价主要是因为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
B.美洲的发现促进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
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
A.航路中心的改变 | B.商品种类的增加 | C.商业资本的发展 | D.贸易范围的扩大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 B.东方的借鉴学习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封建地主阶级衰落 |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殖民扩张成果得到承认 |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
新航路开辟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就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以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 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的状态 |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