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上,“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依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电视摄像机的引导,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的过程,最终实现连接,形成组合体。这一对接的成功得益于( )
①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②尊重联系的条件性,善于根据事物间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普遍性,建立任何具体事物间的联系
④尊重联系的客观性,根据需要创造联系,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 A.①② | B.②④ |
| C.②③ | D.③④ |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网络快速普及。信息网络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带来十分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2012年12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委员长会议提请审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从我国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立法活动看()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们在生活中不能回避的 |
| B.世界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 C.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
| D.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 A.夸大了物质运动 | B.否认了相对静止 |
|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
达•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这表明
| 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 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
| C.理论和实践是始终统一的 | 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
|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
|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
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
|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