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草》以“草”为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了思想的火花。 |
B.法国作家都德写的小说《最后一课》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文章主要通过最后一课和平时上课不同情景的对比来表现主题的。 |
C.《七律 长征》和《长征组歌》都是诗,都写到了长征中的一些重要史实,都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泽东。 |
D.萧乾的《枣核》、陆定一的《老山界》的体裁都是属于散文的范畴。 |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伎俩\滑稽踌躇\更胜一筹 | B.对峙\窒息祈祷\菜畦 |
C.困窘\苍穹悲怆\疮痍 | D.玷污\绽开干涸\禁锢 |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入山麓,从山麓唱入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如今,谁不想看到这样的春天呢?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A.第一段中“唱入……”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勾勒出温润、柔和的春意浸入大自然每个角落的情态。 |
B.第二段中“有的负责……”运用排比、拟人,既写出春天天空的湛蓝、澄澈与开阔,也写出飞鸟的愉悦欢畅之情。 |
C.“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一句运用比喻,生动描写出森林被工厂烟囱取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的春天的向往。 |
D.文章结尾段运用反问句式,表达出作者深感工业时代环境污染之痛,以及对真正的春天已经消失的追怀与叹惋。 |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嫉妒导致恶,极端的嫉妒导致邪恶,一个嫉妒心太重的人,是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他总是从别人的成功与喜悦中感到失败和痛苦。这种挫败感会积累发酵成仇恨,仇恨使他的内心变得更加阴暗,而阴暗的人生是多么苦闷的人生。由此可见:________。
A.恶意最多的人痛苦最多的人嫉妒毁坏人生 |
B.痛苦最多的人失败最多的人嫉妒毁坏人生 |
C.恶意最多的人失败最多的人仇恨毁坏人生 |
D.失败最多的人痛苦最多的人仇恨毁坏人生 |
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5月至11月北京将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届时,丰台区永定河畔将崛起一座面积相当于两个颐和园的“园博园”。以“绿色交响、盛世园林”为主题的“园博会”将吸引上千万人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齐聚丰台,北京将为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A.修改:使北京带来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机遇。 |
B.修改:将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
C.修改: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机遇将带给北京。 |
D.修改:将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确的一项是
①张老师是位中学教师,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在他70大寿时,很多在不同岗位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来看望他,他看着学生们,不禁感叹道:“你们真是______________啊!”
②体重二百斤的董磊查出脂肪肝,在医生建议下,他开始每天晨跑一小时的运动治疗法。三个月后检查发现体重减了十多斤,病情未见好转,董磊不禁对运动治疗法产生了怀疑。医生提醒他:“治疗刚开始三个月,别忘记__________的道理,坚持一年后定会有疗效。”
A.①句填“略胜一筹”②句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B.①句填“略胜一筹”②句填“滴水穿石” |
C.①句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②句填“滴水穿石” |
D.①句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②句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