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
|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
|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
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下列口号与通知中所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扶清灭洋”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 C.“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给中国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历史使命”最准确的诠释是
| A.实现工业化 | B.实现近(现)代化 |
| C.进行思想启蒙 | D.建立民主政治 |
侵辱是对他人人格权的蔑视,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罗马法已经通过侵辱之诉对非物质的人格利益损害给予金钱赔偿。著名的德国罗马法学家弗里兹·舒尔茨对此说:“侵辱之诉对于精神损害,尤其是任何类型的侮辱行为,提供了强大而有效的保护。”这体现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
| C.公平、正义、理性 | D.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强调农民要“强力从事”,发展经济;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田界)。三位学者的主张都是
| A.完全有利于维护统治者利益 | B.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 C.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 D.为达成富国强兵、实现统一的目标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 A.封土赐爵,接受朝贡 | B.御驾亲征,攻占台湾 |
| C.设台湾府,中央管辖 | D.订立盟约,划定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