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王夫之说: “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这说明王夫之认为(  )

A.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B.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C.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这里描述的是

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读某战役示意图,对该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 B.反映敌后战场的形势
C.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 D.表明了民族利益至上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④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2008年在安徽蚌埠出土的春秋时期圆口镂空龙耳罍。“罍”是我国古代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礼记》中说“庙堂之上,罍尊在阼(zuò,东阶),牺尊在西。”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对“罍”作如下介绍,其中正确的是

A.反映西周时期小农经济发达 B.折射了商周时期的礼仪文化
C.体现了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D.演变为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