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鏖(áo)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丘逢甲《往事》,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指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研读右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
B.表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
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你会选用下列哪一诗句加以印证
A.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
B.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当日本企图取得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A.结合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基础 |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到的,而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
B.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特权的森严 |
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
A.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 |
B.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 |
C.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 |
D.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