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住宅小区内,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勇敢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却被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一感人事迹在网络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称其为“最美妈妈”。假设每层楼高h=3.2m,孩子下落经过了9层楼的高度后,被吴菊萍接到;从吴菊萍刚刚看到孩子下落时从所站的地方冲到该楼楼下大约需要T=1.4s,请你估算一下留给吴菊萍的反应时间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科目 物理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相接,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将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速度后脱离弹簧,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瞬间对导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完成半个圆周运动到达C点.试求:

(1)弹簧开始时的弹性势能.
(2)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克服阻力做的功.

如图(甲)是游乐场中双环过山车的实物图片,图(乙)是过山车的原理图。在原理图中半径分别为R1=2.0m和R2=8.0m的两个光滑圆形轨道被固定在倾角为α=37°斜直轨道面上的Q、Z两点处(Q、Z是圆轨道的接口,也是轨道间的切点), 圆形轨道与斜直轨道之间圆滑连接,且在同一竖直面内。PQ之距L1 ="6m," QZ之距L2 =18m,两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B均与P点平齐。现使一辆较小的过山车(视作质点)从P点以一定初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已知斜轨道面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24" , g=10m/s2,sin370 ="0.6" , cos370 =0.8。
(1)若车恰好能通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处,则其在P点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2)若车在P处的初速度变为10m/s,则小车经过第二个轨道的最低点D处时对轨道的压力是重力的几倍?计算说明车有无可能出现脱轨现象?

如图(甲)所示的双人花样滑冰的物理学原理,可雷同与图(乙)所示的物理模型。在圆盘的正中心放置一方形底座,底座中央插一直杆,杆上P点系一轻绳,绳的另一端系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底座和杆的总质量为M,底座和盘的动摩擦因数为µ,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P点到盘心的竖直距离为h,重力加速度取g,绳长大于h,转动过程中底座与杆不会翻倒。
(1)待小球随盘稳定转动后,发现小球对盘刚好无挤压,则此时盘匀速转动的周期T0为多大?
(2)将盘转动的周期调到2T0,待小球随盘稳定转动后,发现底座刚好不打滑,则此时小球的旋转半径为多大?

蹦极是一项既惊险又刺激的运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原长L=16m的橡皮绳一端固定在塔架的P点,另一端系在蹦极者的腰部。蹦极者从P点静止跳下,到达A处时绳刚好伸直,继续下降到最低点B处,BP之距h=20m。又知:蹦极者的质量m=60kg,所受空气阻力f恒为体重的1/5,蹦极者可视为质点,g=10m/s2。求:

(1)蹦极者到达A点时的速度
(2)橡皮绳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3)蹦极者从P下降到A、再从A下降到B机械能的变化量分别计为ΔE1、ΔE2,则ΔE1 :ΔE2 =?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路线简化后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M1/M2 =a,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r1/r2 =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上均可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

(1)求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时的周期之比T1/T2
(2)探月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行时,所受两者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有没有可能等于零?如果你认为没有,请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有,请求出此时探月卫星距地、月中心的距离之比L1/L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