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746年,富兰克林提出正、负电的概念,正负电荷可互相抵消。他还认为:摩擦是使电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上,电不会因摩擦而创生,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富兰克林提出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但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因为(   )

A.物体没有电荷 B.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C.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元电荷、点电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某一深度处.若不计空气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小,
B.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力与速度既不垂直也不在同一直线上
C.吊扇工作时向下压迫空气,空气对吊扇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减轻了吊杆对电扇的拉力
D.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线将A球悬于天花板上,则弹簧对A的力和弹簧对B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斜劈,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其光滑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推斜劈,恰使物体m与斜劈间无相对滑动,则斜劈对物块m的弹力大小为:( )

A.mgcosα B.
C. D.

如图为竖直面内的一个圆,从圆上最高点P到圆上A、B两个斜面PA和PB,斜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和β,α>β。物块从P点由静止释放,沿PA经时间t1到A,沿PB经时间t2到B。则: ( )

A、若不计摩擦,则t1 =t2
B、若不计摩擦,则t1 >t2
C、若有摩擦且动摩擦因数相同,则t1 >t2
D、若有摩擦且动摩擦因数相同,则t1 <t2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 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最大
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
C.整个过程中,D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B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