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B2===2AB的反应历程可以看作如下(△H表示该过程的能量变化):
Ⅰ.A2==="A" +A △H 1 Ⅱ.B2==="B" +B △H 2 Ⅲ.A+B===AB △H 3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H3+(△H1+△H2) >0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 B.当 2△H3+(△H1+△H2) > 0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 C.当 2△H3+(△H1+△H2 ) <0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 D.当1/2△H3+(△H1+△H2)<0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强化酱油可通过膳食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
| B.地沟油由于混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杂质而不能食用,可加工制成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成分与从石油中提取的柴油成分不同 |
| C.近期媒体报道的某白酒中的增塑剂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
| D.PM2.5含有的铅、镉、 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
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molO2发生反应:

。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SO2的平衡转化率是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平衡时若充入稀有气体,SO2的转化率增大 |
| B.反应开始时,向容器中通入的SO2的物质的量是0.7mol |
|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
|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缩小容器体积,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有1.485mol气体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与等体积0.01mol·L一l氯化铵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NH
)
B.新制氯水中:c(Cl-)>c(H+)>c(OH-)>c(ClO-)
C.室温下,向0.0lmol/L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
)>c(NH
)>c(OH-)=c(H+)
D.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lmol/L的NaA和NaB棍合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一定为:c(Na+)>c(OH-)>c(HA)>c(HB)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验证一些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到金属钠中,能看到U型管左侧红墨水上升 |
| B.Ⅱ图中:观察到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待尾气全部被碱吸收后,将稀硫酸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可能看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
| C.Ⅲ图中:观察到量简内黄绿色逐渐消失,量筒内壁有油状物质生成。该现象是由于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加成反应 |
| D.Ⅳ图中,可以比较KMnO4、Cl2和S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I>HBr>HCl>HF |
| B.电离程度(同温度同浓度溶液中):HCl>CH3OOH>NaHCO3 |
|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悬浊液 |
| D.天然油脂的分子中含有酯基,属于酯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