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这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而此后将要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实施。“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同样的道理,要抬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变轨。如图为“嫦娥一号”卫星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应点火加速 |
B.“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大 |
C.“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加速度大 |
D.“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机械能大 |
如图是质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S下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
B.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
C.速度选择器只能一种电性,且速度等于![]() |
D.带电量相同的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质量越大 |
关于回旋加速器中电场和磁场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场和磁场都对带电粒子起加速作用 |
B.只有电场对带电粒子做功的 |
C.磁场只对带电粒子起偏转作用 |
D.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会随运动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
如图所示,图中两组曲线中实线代表电场线(方向未画出)、虚线代表等势线,点划线是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到B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一定带正电 |
B.粒子的动能一定是越来越大 |
C.粒子的电势能一定是越来越小 |
D.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B.奥斯特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
D.楞次找到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
如图所示,在一个小的圆形区域O内有一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增加时,那么它在该区域的右侧P点感应出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是()
A.在纸面内向上 | B.在纸面内向下 |
C.垂直纸面向里 | D.垂直纸面向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