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中,属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
| B.四季更替 |
| C.昼夜现象 |
| D.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
下图中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下图,完成20-21题。
甲、乙两地间高度大致为
| A.80米 | B.110米 | C.170米 | D.220米 |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
| C.道路③最长 |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
右图示意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完成18-19题。
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C.地形
C.洋流 D.人类活动该气候影响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
|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
|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
| D.喜阴喜湿的特点 |
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16-17题。
甲、乙、两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下列关于乙图的坡向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为向阳坡,夏季风迎风坡 | B.南坡为背阳坡,夏季风背风坡 |
| C.北坡为向阳坡,夏季风迎风坡 | D.北坡为背阳坡,冬季风背风坡 |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14题。
| 城市 |
① |
② |
③ |
|
| 平均气温(℃) |
1月 |
5 |
11 |
21 |
| 7月 |
29 |
27 |
26 |
|
| 平均降水量(mm) |
1月 |
47 |
75 |
1 |
| 7月 |
150 |
5 |
610 |
城市①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部 | B.大陆东部 | C.大陆内部 | D.赤道地区 |
城市③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热带季雨林 | B.亚寒带针叶林 |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