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病逝后,有人评论说:“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左宗棠哪些行为应受到人们如此称颂 ( )
①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
②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③兴办洋务,创办军事工业
④建立新疆行省
|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③④ |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
|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
|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
|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
“《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不包括()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涉及内容广泛庞杂 |
| C.重视诉讼程序 | D.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
|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
|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
|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
|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
|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
|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