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便利条件;黏重的土壤则使人们开垦困难 |
B.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
C.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 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D.多水而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 |
下列所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 | B.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 |
一个100 cm3的铜球(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为100 g,那么这个铜球的内部
A.一定是实心的 | B.一定是空心的 | C.一定装满了水 | D.一定是装有其它金属 |
平放在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后,则剩下的半块砖
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 D.体积不变,质量减少一半 |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一定变小 |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 D.1 kg的铁与1 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 | B.幻灯机 | C.放大镜 | D.潜望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