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 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 CaS O 4 ·2 H 2 O )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 CaS O 4 ·2 H 2 O KCl 外,还需要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 CaC O 3 外还含有(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 (N H 4 ) 2 S O 4 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 C O 3 2 - 的方法是
(5)已知不同温度下 K 2 S O 4 在100 g 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K 2 S O 4 溶解的量( g )
7.4
11.1
18.2

60℃时 K 2 S O 4 的饱和溶液591 g 冷却到0℃,可析出 K 2 S O 4 晶体 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 CaC l 2 ·6 H 2 O )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熔点较低(29℃熔化) b能导电 c能制冷 d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image.png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 g N H 4 C l ,理论上需 N a C l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 N H 4 C l 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 N N H 4 C l 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5)若 N H 4 C l 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工业上利用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氢气:
CO(g)+H2O(g) CO2(g)+H2(g)
某研究小组分别在体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使其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编号
温度
/℃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kJ
CO
H2O
CO2
H2

650
1
2
0.4
0.4
5
16.4kJ

650
2
4


t1
Q1 kJ

900
2
4
1.6
1.6
t2
Q2 kJ

(1)计算容器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容器③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3)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这段时间,化学反应速率v (H2) =
(4)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理由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平衡时,容器①和容器②中CO2的体积分数相等
b.反应达平衡状态时,Q2 > Q1> 32.8 kJ
c.达到平衡的时间:t2> t1>2.5 min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g)+H2O(g) CO2(g)+H2(g)H=-41 kJ/mol
(6)容器②中反应进行到t min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用200 mL 5 mol/L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 D、 E五种溶液分别是NaOH、NH3·H2O、CH3COOH、HCl、NH4HSO4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1L pH=3的A溶液分别与0.001mol·L-1 xL B溶液、0.001mol·L-1 yL D溶液充分反应至中性,x、y大小关系为:y<x
②浓度均为0.1mol·L-1A和E溶液,pH:A<E;
③浓度均为0.1mol·L-1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回答下列问题:
(1)E是溶液。
(2) 用水稀释0.1 mol·L-1B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填写序号) 。
c(H+
④ OH的物质的量⑤ c(H+)和c(OH)的乘积
(3)O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E,分别与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E>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E
③参加反应的锌粉物质的量A=E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 E>A
⑤A溶液里有锌粉剩余⑥E溶液里有锌粉剩余
(4)室温下,将pH=1的A溶液aL与pH=12的D溶液bL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3,设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a:b=
(5)0.1 mol·L-1C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如图所示,当关闭阀门K时,向甲中充入1.5 mol A、3.5 mol B,向乙中充入3 mol A、7 mol B,起始时,甲、乙体积均为V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列反应:3A(g)+2B(g) 2C(g)+4D(g);ΔH<0达到平衡(Ⅰ)时,V(乙)=1.21VL。请回答:

(1)乙中B的转化率为
(2)甲中D和乙中C的物质的量比较:(填“相等”、“前者大”、“后者大”)。
(3)打开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平衡(Ⅱ)时,乙的体积为(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