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
Na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2 |
| B |
铝箔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 |
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
| C |
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 D |
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液面约上升至试管容积的2/3处;缓慢通入O2,轻轻晃动试管,至液体基本上充满试管 |
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该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有重要启示 |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①分离CCl4和水 |
| B.②洗涤沉淀时,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
| C.③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
| D.④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
【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按官能团分,既可属于醇类,也可属于烯类 |
| B.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
| C.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
| D.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苯甲酸 |
(·南京高二质检)已知:将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40 ℃,乙醇会发生分子间脱水,方程式为:
用浓硫酸与分子式分别为C2H6O和C3H8O的醇的混合液反应,可以得到醚的种类有
| A.1种 | B.3种 | C.5种 | D.6种 |
【改编】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不同,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甲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则不能; |
|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
| C.苯在50℃~ 60℃时发生硝化反应而甲苯在30℃时即可 |
| D.苯酚能和氢氧化物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
下列卤代烃中,能发生消去反应且能生成两种单烯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