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mol·L-1,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3).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其实验方案如图:

试完成下列各题:
(1)过滤用的器材已有滤纸、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滤液A制得AlCl3溶液有途径Ⅰ和Ⅱ两条,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合金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用滤渣F制备胆矾晶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提出可将方案中最初溶解合金的烧碱溶液改用盐酸,重新设计方案,也能制得三种物质,你认为后者的方案是否更合理?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表现为0、+1、+2价。
(1)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就生成铜]。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Cu2(OH)2CO3,Cu2(OH)2CO3也可写成Cu(OH)2·CuCO3,它有Cu(OH)2和CuCO3的化学性质,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钛(Ti)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航空、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材料,被誉为“空间金属”和“深海金属”。
(1)钛和钛的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________。

A.用来做保险丝 B.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C.用来制造人造骨 D.用于制造船舶

(2)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地壳中含钛矿石之一称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
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
简述由上述所得产物中获取金属钛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防止铁的锈蚀是工业上研究的重点内容。为研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
内容
实验现象
1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干燥空气中一个月
干燥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2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空气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3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一个月
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4
将潮湿的铁丝放在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略显灰暗
5
将潮湿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6
将浸过氯化钠溶液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灰暗程度比实验5严重

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填实验序号)______;在电化学腐蚀中,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该实验可知,可以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方法)

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为其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它是一种超硬物质,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抗氧化的特征。A可由化合物B经下列反应制得:①B+NH3―→C[C的化学式为Si(NH2)4];②C经隔绝空气高温分解得到A。为探究B的组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转化实验,图中G、F、H均为难溶于水的物质,且为白色粉末,图中字母代表的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合物B和化合物G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可能所属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在A晶体中,每个显正价原子周围结合的另一种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经隔绝空气高温分解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反应③,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