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门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为何?请举三例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当时的作用又为何?对后世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历史发展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

唐朝时期的海陆交通线 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
(1)观察地图,指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与唐朝时期的交通线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到1914年以前铺成的海底电缆长达51.6万公里,因而加强了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电报联系。……这个时期有3万艘商船……往来运货于世界各地。各大洲也建成了横贯大陆的铁路……。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中国读者可以读到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或代议制可以对东方国家……发生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2)依据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中国与“世贸”关系大事年表(部分)

阶段
时间
概况
1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2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台湾当局占据关贸总协定中的中国席位。
1971年
总协定取消台湾的观察员资格。
3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申请。
1995年
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3)根据上表,为每阶段起一个名称。选取其中一个阶段,分析相关的历史背景。

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

(在评价梭伦改革时)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
(2)《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
(3)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构成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它为什么适合我国国情。

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
材料三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3)依据材料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公转。公元2世纪,这个思想被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精制成一个完整的宇宙学模型。然而,1514年,波兰教士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他的观念是,太阳静止地位于中心,而地球和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后来,德国人开普勒和意大利人伽利略公开支持哥白尼的理论。同时,开普勒修正了哥白尼的理论 ,提出行星不是沿着圆周而是沿着椭圆运动。……虽然他几乎是偶然地发现椭圆轨道能很好的和观测相符,但却不能把它和他的磁力引起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思想相互调和起来。只有到了更晚得多的1687年,这一切才得到解释。这一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也许是物理学中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著作。
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设计出的新理论实际是对原先理论的一个扩展。例如,非常精确地观测水星,发现它的运动和牛顿引力理论预言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差异。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了和牛顿理论略微不同的运动,和观察到的相符合,而牛顿理论做不到,这个事实是对爱因斯坦新理论的一个关键证实。
——霍金《时间简史》
读后请回答:
(1)哥白尼提出了什么新的天文学理论?当时处于什么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之时?
(2)牛顿又提出了什么新的物理学定律?爱因斯坦又怎样发展了牛顿的科学理论?
(3)归纳概括牛顿和爱因斯坦科学理论贡献的相同之处
(4)这些科学家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