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门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为何?请举三例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当时的作用又为何?对后世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材料一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自己设计的国际分工
体系。西方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重点一直是原料生产部门,通过这种投资控制发
展中国家的原料和自然资源:近一二十年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部门的投资有较快
的增加,但是投资大多是在本国生产成本较高,技术已不十分先进的产品或零部件,他们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来加工或装配工业品……把国内劳动密集型、耗材、耗能和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在本国集中力量发展高精尖的新兴工业。
——黄素安等《重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发达国家贷款的高利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平等的国
际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
制成品的价格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仅1980一1993年之间,发展中国家初级商品(不包括
原油)的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超过了45%。
——张顺洪等《英美新殖民主义》
材料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 ![]() 国家类型 |
1970年 |
1992年 |
32个发展中国家 |
108美元 |
297美元 |
21个发达国家 |
3129美元 |
22185美元 |
请回答:(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造成材料三这种状况的原因
(3)面对经济全球化,你觉得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
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
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
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
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动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
推动作用。
一一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
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
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
展问题更加严重。
一一《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变化的本质。
(2)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3)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这种国际形势的突
出特点?
(4)从苏东剧变和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蹄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世界经合组织在1996年度报告中称:在29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50%是通过知识经济实现的。这说明①知识经济已给一些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实惠②知识经济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福音③依靠科技可以缩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④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生产力 (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如一些美国史学家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隐藏”-------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他的多少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当苏联果真否决了安理会的一项行动之后,美国往往可以利用联合国大会这种可供选择的机构迫其就范。
引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早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引自R-林克《199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胡锦涛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发表演讲《人民日报》(2001年11月6日)
材料四: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是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使应该中旬的原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事物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别是正常的,也可以是必然的。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演讲
二00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美国对联合国具有重要影响力。为什么美国能够拥有这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根据材料二,反映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明显减弱了。原因是什么?这种状况的后果如何?
根据材料3和材料4,中国对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出了什么重要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