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面的动物分类系统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的动物, 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 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远。
(2)猫与豹所共有的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3)猫在 这个分类等级上与抹香鲸分开。
(4)虎鲨属于鱼纲,鱼类体表常被 ,用 呼吸,通过尾的摆动和 的协调作用游泳。
(5)抹香鲸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方式为 ,体温 。
根据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其身体分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板上,发现蚯蚓在___________运动较快,其运动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的潮湿程度影响着蚯蚓的生活,如果对此进行实验探究,你设计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蚯蚓走迷宫的实验中,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蚯蚓会直接爬向有食物的潮湿暗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一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按照每日摄取量,设计而成的五级“平衡膳食宝塔”,请分析回答:
在“膳食宝塔”中的位置 |
食物分类 |
每日摄取量 |
Ⅴ级 |
油脂类 |
小于25 g |
Ⅳ级 |
豆类和奶类 |
100-150 g |
Ⅲ级 |
鱼、禽、肉、蛋类 |
125-200 g |
Ⅱ级 |
果蔬类 |
400-750 g |
Ⅰ级 |
谷类 |
450-500 g |
(1)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来自______________(填序号)级食物。在消化道中, 主要供能物质最终被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在此部位参与消化的两种消化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摄取表中Ⅲ、Ⅳ级的食物,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生长发育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_。
(3)Ⅱ级中的菠菜、Ⅲ级中的动物肝脏均含有较为丰富的铁,在饮食中若摄入的铁不足,有时会导致血液不能携带正常数量的氧气而引起头晕,这是因为铁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料,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1771年英国人普利斯特利发现,将薄荷枝条和燃烧的蜡烛放在一个密封的钟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也不易窒息死亡。
资料二: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把一株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把其中一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那一半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曝光的那一面则成深蓝色。
资料三:1880年德国恩吉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氧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
(1)普鲁斯特利的实验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这时钟罩内的小白鼠不易窒息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萨克斯把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个的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恩吉尔曼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因而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5)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的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取何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⑴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 ()() ( ) 。
⑵木本茎能逐年加粗,主要是因为有( ) ,它属于 组织,能够向内分裂产生细胞,向外分裂产生新的 细胞。我们在用的桌椅是图中的( )_____做成的。
(7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100粒)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
温度 |
23 ℃ |
23 ℃ |
23 ℃ |
23 ℃ |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
数日后种子 萌发情况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92 |
8 |
0 |
100 |
93 |
7 |
0 |
100 |
(1)根据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2)种子萌发后,如果继续培养几周,幼苗生长较好的应该是组。你判断的理由是:。
(3)要证明“黑暗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作对比。
(4)丙组中有7粒种子没有萌发,请你给一个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