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她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表格 |
|
||||||||||||||||||
结论 |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不变。 |
||||||||||||||||||
方法 |
实验中通过 来说明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
||||||||||||||||||
问题 |
再增加烧杯、红墨水和滴管,可验证“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别在质量相等的 、 、 的水中滴入等量红墨水,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快慢。设计记录表格:
|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过程 方法 |
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 射到 点,把纸板 向后折,在 面上 (填“能”或“不能” 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问题 结论 |
如图, 、 是两支相同的蜡烛,当 与 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 换上光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 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 |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2)现有滑动变阻器 和 ,实验时应选用滑动变阻器 ;
(3)闭合开关 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滑到 端(填“ ”或“ ” ;
(4)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他首先应该操作的是
(填序号)
.检查电路是否开路
.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实验过程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的同时,眼睛应注视 (填序号)
.电压表示数 .电流表示数 .滑动变阻器滑片
(6)调节滑片 至某位置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7)图丁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两烧瓶中的电阻丝相同。
(1)实验中,必须取 (填“质量”或“体积” 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实验中,用 (填序号)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 (填序号)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通电时间 .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 (填“甲”或“乙” 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4)若在甲、乙两瓶中,液体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电阻丝的阻值不同,则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
质量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
|
最终温度
|
液体甲 |
150 |
20 |
3 |
45 |
液体乙 |
150 |
20 |
3 |
68 |
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方向为 ;
(2)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排开酒精的重力是 ;
(3)比较 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由 四个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小明用焦距为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填“点燃”或“不点燃” 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 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动至 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 (填“虚”或“实)像。
(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 ”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 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