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
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
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 |
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奠定了条件 |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
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 B.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
C.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 D.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侯争霸,胜者为王 |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
C.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 D.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 B.实用技术发达 |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
老师介绍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下图),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请问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 ()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
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
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