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
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
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近代中国最具革命性的经济成分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冶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年份 |
1912 |
1913 |
1914 |
1915 |
工厂数(家) |
46 |
46 |
12 |
2 |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八十多项,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等等。这表明( )
A.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
B.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政策 |
C.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思想主流 |
D.南京临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