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体内性激素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溶酶体能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D.抑制线粒体活性的物质直接阻碍根细胞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据图所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表明,种群中具有抗药基因害虫比例B点比A点高
B.乙图的片段一定要在酶的作用下形成单链
C.丙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D.丁图可以表示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体内抗体量随时间的变化

“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厌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ab段为需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厌氧呼吸

下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 h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Ⅲ段

下图为某同学所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B.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C.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