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Mg、Cu组成的2.64 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还原产物NO气体0.896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2 mol·L-1 NaOH溶液60 mL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
A.0.03mol | B.0.06mol | C.0.12mol | D.0.24mol |
下列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现象 |
结论 |
|
A |
向Na2O2与水反应完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
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且有少量的Na2O2剩余,而氧化石蕊使其褪色 |
B |
将盐酸与NaHCO3反应生成的CO2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出现浑浊 |
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 |
C |
Na2S溶液与Na2SO3溶液混合后出现浑浊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SO32-+3H2O === 3S↓+6OH- |
D |
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出现白色浑浊 |
白色浑浊为析出的氯化钠晶体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SO2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
B.常温下实验室可以用稀硝酸与铁反应制取NO气体 |
C.王水溶解金的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还原产物为NO2 |
D.SiO2不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 |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气体X可能由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浅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
④可能含有Cl2、CO2
A.①和③ | B.只有③ | C.只有① | D.②和③ |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
B.SO2和双氧水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
C.硫化钠溶液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
D.亚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在空气中蒸干不能得到对应的溶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