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
C.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
D.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
一种人工合成的信使RNA只含有两种核苷酸U和C,其中U的含量是C的5倍,这种人工合成的信使RNA最多可能有多少种密码子
A.4种 | B.6种 | C.8种 | D.16种 |
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下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A.基因a | B.基因b | C.基因c | D.基因d |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如图所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 |
C.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有新物种的形成 |
D.图中C表现的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有种名为“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葡萄球菌”的病菌,青霉素等多种常用抗菌素都无法消灭它。这种菌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发现,如今已发生变异,威力更加强大。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该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性增强方向变异 |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性弱的 |
C.抗菌素的使用导致抗药性强的基因出现频率增大,产生了新的物种 |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