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一
材料二
政体形式
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
经济条件
商品经济
农耕经济
政体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皇权至上、家族世袭
最高权力归属
公民大会
皇帝
积极作用
极大地发挥了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促进了经济、文化繁荣
有利于对广大国土实行强有力的管辖,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护农耕经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清朝皇帝雍正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等。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1) 材料一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世宗(雍正帝)的观点
(2)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3) 材料二中雍正帝的观点是否有利于材料三中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王朝为落实雍正帝的这道谕旨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最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九卿
(一)
皇帝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工部 刑部 兵部礼部 户部吏部
(二)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作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
材料二(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制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面确立起来的。
材料三(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四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
──哈蒙德《希腊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阐述了民主制的什么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的积极作用。10分
(3)依据材料二,苏格拉底对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4分
(4)材料四反映了雅典民主制还存在什么局限性。2分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6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6分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2)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