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塞尚的名作《樱桃和桃子》,在强烈的黑与白、冷与暖的色彩反差中,画家表现出所画物品的冷漠、凝重与僵硬。下列作品中与此作品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A.米勒的《播种者》 |
B.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
C.毕加索《格尔尼卡》 |
D.凡高的《向日葵》 |
右图为宋代刘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免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
C.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D.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
唐代以来,中外贸易的重心由陆路交通转向海上交通,与这种转变的相关因素是( )
①北方战乱,商业萧条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③造船、航海技术提高 ④陶瓷制作技艺的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明朝后期,浙江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从本质上看,这种现象是指( )
A.浙江农村的商品经济 | B.棉纺织品交易频繁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 | ①②④ | B. | ②③④ | C. | ①②③ | D. | ①③④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 |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 |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 |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