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年间,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声称其:“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被劾之人应是
| A.李贽 | B.王阳明 | C.黄宗羲 | D.顾炎武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②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富有的第一、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
| B.下层公民没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
| C.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 |
| D.贵族凭借财富,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
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
|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
| 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
|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
|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
|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
|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
“在万隆精神鼓舞下,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亚非国家日益增多,成为一股新兴的政治潮流。”这股“政治潮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促使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发展 |
|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
| C.导致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分化瓦解 |
| D.形成与美苏对峙的第三方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