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阶段Ⅱ成果:①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②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1分)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4分)
比较要素 |
该区域 |
长江三角洲地区 |
气候类型 |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典型土壤 |
|
水稻土 |
工业特征 |
重工业为主 |
|
农业发展最有利的自然条件 |
|
水热充足 |
(3)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1分)
(4)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四条合理化建议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热力环流是由地面不均形成的。
(2)图①中,甲地近地面气压(低于或高于)乙地。甲乙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就是风。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因为力使风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
(左或右)偏。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或斜交)
(3)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4)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间)。
(5)图中乙地夜间天气晴朗,则在初冬的清晨上学时人们会发现地上“下霜了”,请从地理角度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B 、 C 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处成为山岭的原因是_。
(3)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的意义。如在图中(填字母)处较易找到地下水,而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像(填字母)处这样的构造中。
(4)图中A、B哪一处可能形成断块山?(填字母)处。
(5)我们脚下的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作用形成的?我们的祖祖辈辈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请举出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哪些活动可以改造地表形态?(有理即给分)
读下面“地球的公转”图,图中字母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如C处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回答:
(1)北半球夏半年,在图1中的位置是从 到 (填字母),太阳直射于 和 之间,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 (长或短),北极附近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2)读图1,请用字母(A、B、C、D、E、F)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淮安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位置是______、昼夜等长的位置是______。
(3)读图2(图中虚线分别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该图中C点(在极圈上)的昼长是: 小时,该日淮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与图2表示的节气一致的是图1中的哪个图 (填A、B、C、D)。
(4)用“☆”在图2中标出太阳直射点(注意: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应为12点,即正午)。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是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平潭岛于福建东部沿海,面积,因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现在平潭岛已被列为综合实验区,海峡两岸正依据规划合作开发该岛,交通、电力、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大规模展开,平潭岛将被建成新兴生态型海滨城市。
(1)图2中海峡东、西岸,建海港条件较优越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2)简要说明平潭岛能吸引台商大规模投资的区位优势。
(3)分析图1中平潭岛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的主要原因。
图1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2分别是①②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①②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对比M、P两区域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3)分析M区域主要的农产品类型,评价该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4)M河中下游部分河段与入海口附近主要的水质问题是含盐度高,分析其含盐度高的不同原因及主要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