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1分)图A为珠江流域开发示意图,图B为图A中某河段剖面图,表格示意珠江支流——甲河上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上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0.2%
44.1%
6.2%
1.3%
8.2%

(1)说明珠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根据图表信息,分析甲河上游地区近3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并指出环境改善对该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4分)
(3)甲河流上、下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应采取何种对策以协调上游以及下游地区的人地关系?(5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宁附近地区区域图

材料二:西宁是一座具有 2100 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材料三: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省区
年份
青海省
江苏省
1990 年
446万
6705万
2011 年
529万
7623万

(1)根据材料一,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积温,原因是。(2分)
(2)根据材料三, 青海省与江苏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 (大、小)。
(3)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条件。(4分)
(5)西宁通往拉萨的青藏铁路是铁路工程的奇迹,请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简要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

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莫斯科时报》报道,俄罗斯政府准备在白令海峡海底修建一条“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美国阿拉斯加连接起来。
材料二: “世界局部地区略图”
若某中学组织地理夏令营活动,计划从英国伦敦乘火车直抵美国纽约(图中虚线),对沿途相关地理现象进行考察研究。下面是小明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请你判断小明所说的内容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1)火车经过西伯利亚时看到河流水位普遍较低甚至断流。
是否可信,理由
(2)火车穿越隧道后发现日期比当地早了一天。
是否可信,理由
(3)沿途看到的植被类型没有任何变化。
是否可信,理由
(4)隧道修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是否可信,理由
(5)火车经过加拿大南部时发现当地居民正在收割小麦。
是否可信,理由
(6)火车到达纽约后感觉气温比伦敦高。
是否可信,理由

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空白部分代表白昼,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是;地球上有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4分)
⑵A、B两点此时的地方时分别是时、时,从两地看来,太阳都位于其方向。( 3分)
⑶若图示日期为12月初,则此后至我国春节前后图中经线与晨昏线的夹角变化情况是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00 在北京开幕。下图为此时的北半球太阳照射投影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标出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
(2)若从图中A处乘飞机沿最短航线飞到C处,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________。(选择填空)
A.5 000千米B.6 371千米 C.10 000千米 D.20 000千米
(3)此时,世界时为________日________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占________。(选择填空)
A.全球四分之一 B.全球三分之一 C.全球二分之一 D.全球
(4)写出此日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奥运会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5)此时,图中与C点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为____点。D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范围是______。

根据材料及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为纪念400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这一壮举,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已确定2009年为国际天文学年。三百多年以前伽利略接受罗马教廷的审判,当被迫承认地心说的时候,伽利略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动啊”!
材料二 傅科设计用来证明地球自转的摆叫做傅科摆。把一个摆挂在北极的一个架子上,并且使它摆动,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6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90°和东经90°经线,而那个恒星始终位于摆动平面。这说明摆动平面同恒星的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而摆动平面和地球经线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90°的变化。变化情况表明地球在自转。

材料三 我国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该小组从35米高处竖直向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右图所示)。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毫米。
(1)傅科摆不仅证明了地球自转,而且发现了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________度。
(2)在材料三的实验中:
①偏移方向 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______(东、西)偏离O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____(东、西)偏。
②偏移距离的大小 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南京________(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
③偏移的规律 根据①和②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偏移的原因 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