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
史实 |
推论 |
| A |
1688年英同发生了“光荣革命” |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
| B |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同宪法颁布 |
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
| C |
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
1787年宪法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
| D |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统一 |
德国继承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
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
| 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
| 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
| 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
|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
《洛迦诺公约》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是因为( )
| A.德国取得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席位 |
| B.德国以平等地位参与国际活动 |
| C.公约允许德国进入莱茵不设防区 |
| D.公约不再限制德国的军事力量 |
1927年6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向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法美缔结一项永不相互交战的条约,但美国对白里安的态度反应冷淡,主要为了是避免( )
| A.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 |
| B.引起英国的强烈抗议 |
| C.造成法美结盟的既成事实 |
| D.刺激德国的扩军备战 |
法国为寻找安全保障而采取的措施或步骤有( )
①1923年1月,派军队占领鲁尔地区
②德国莱茵河地区为非武装区
③在赔款问题上主张严厉制裁德国
④在军备上主张严格限制德国
| A.①② | B.①②③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从机制上看,国际联盟制止战争、制止侵略的宗旨成为空谈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联成员国并非真心维护世界和平 |
| B.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参与 |
| C.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 |
| D.国联代表大会和行政院决议坚持“全体一致”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