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问题。
决定我国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土壤 ⑤植被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城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相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此可以推测R城的位置在()
A.东半球 东时区 B.东半球 西时区
C.西半球 西时区D.西半球 东时区
(2)与R城经度距离最近的海湾是()
A.比斯开湾 B.几内亚湾
C.孟加拉湾D.墨西哥湾

在一幅地图上,60°N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地方时相差6小时,则()

A.在该地图中相同距离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相差6小时
B.该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500000
C.该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50000000
D.在1/50000000的地图上,表示与该图相同实地范围,图幅面积要增大3倍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过程最长的奇观。此次日食在黎明之后从印度拉开帷幕,随后推进到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进入中国后,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基本贯穿整个长江流域。回答:
出现日全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B.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C.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太阳处于月球和地球之间
D.日地月成直角且太阳处于角的顶点

日食自西向东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B.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自转速度
C.地球公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D.太阳视运动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下图是“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读图完成:

下列说法与上图所反映的能源消费构成变化一致的是

A.大约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煤炭时代 B.从1890始,煤炭的比重不断下降
C.世界能源利用多样化时代结束于1950年 D.图中的五类能源均由太阳能转化而来

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B.各类能源蕴藏量的变化
C.消费方式的变化 D.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读下表,回答: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
(亿)
城市化水平
(%)
城市人口
(亿)
城市化水平
(%)
城市人口
(亿)
城市化水平
(%)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1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预测)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上表说明

A.1950年—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5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不少城市由于人口和家庭小汽车猛增,导致交通拥堵。下面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看法,正确的是

A.在城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并大量建设停车场;
B.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并加强交通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家庭小汽车的增长,设立无车日,倡导步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车流量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市民流动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