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粒(黄豆粒大小)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 。(例举两种措施)
(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
实验 混合溶液 |
A |
B |
C |
D |
E |
F |
4mol/LH2SO4(mL) |
40 |
V1 |
V2 |
V3 |
V4 |
V5 |
CuSO4(mL) |
0 |
1 |
5 |
10 |
V6 |
4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15 |
0 |
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1).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写有以下操作和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填编号)_______________。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
②用量筒量取5.62mL某浓度的盐酸
③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3.5
④滴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23.15mLNaOH标准溶液
⑤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0.1mol/LNa2SO4溶液
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已知浓度的KMnO4溶液
(2)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逐滴加入B中:
①若A为浓硫酸,B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片状单质,其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C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溶液褪色,则B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B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又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___________。
②若B是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溶液恰好澄清时,关闭E,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则A是_______(写名称),C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与葡萄糖的混合液。仪器D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17分)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
(1)实验室所需的仪器有:,,,,。
(2)完成下列步骤:
①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克。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中,加少量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冷却后将溶液沿移入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次,将洗涤液转移入中,在操作过程中不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高或低)。
④加水定容过程中离刻度线时,改用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应该。
⑤最后盖好瓶盖,,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g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A中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列图①、②、③中选
哪个图:;
(3)B装置的作用是;
(4)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
(5)若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
(6)当D中的1.95g过氧化钠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你预测E装置内有
何现象?
;
(7)反应完毕时,若测得E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为250mL,又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大或小),相差约mL(取整数值,所用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这是由于
;
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B升华C结晶D分液 E蒸馏 F层析 G过滤
(1)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______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500ml0.5mol/L的稀H2SO4,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2)如果实验室有10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mL量筒,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3)若实验中出现下列现象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浓硫酸溶解后未冷至室温即进行定容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4)若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应采取的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