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13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
下图12是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从1998年开始,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C.原有人口基数小 | D.大量人口迁入 |
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 B.劳动就业压力增大 |
C.社会劳动力不足 | D.城市环境质量陡然下降 |
2005年某大城市交通委员会进行了第三次交通综合调查,调查表明:2005年居民出行距离比2000年增长了16.25%。阅读资料和下图回答:该城市交通结构变化的特点为
A.机动车出行逐渐成为主要方式 | B.小汽车已成为出行的首选 |
C.公共交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 D.公交出行的比例稳步上升 |
该市交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 B.交通方式发生了改变 |
C.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 | D.中心商业区地位下降 |
图10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AB为晨昏线。据此完成:若图示A点昼长为14小时,则北京时间为
A.0时40分 | B.10时40分 | C.5时40分 | D.19时 |
当B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乙地区气候特点表现为
A.温和多雨 | B.炎热干燥 | C.高温多雨 | D.寒冷干燥 |
关于丙湖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陆地上海拔最低处 |
B.是当地重要的灌溉水源 |
C.由岩层断裂下陷所形成 |
D.是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
图9中的甲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城乡差距扩大 |
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 | B.B时段 | C.E时段 | D.F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