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858年德国的施莱登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 |
B.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
C.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是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
D.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图处理:①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请据图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
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
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
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 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 |
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上述叙述中“得气即发”的“气”是指( )
A.氧气 | B.二氧化碳 | C.乙烯 | D.吲哚乙酸 |
不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叙的是( )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 |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B.A的形成主要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
C.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
D.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 |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
C.细胞Ⅰ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