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纤维素和DNA都含有的元素是
A.C H O | B.C H O N S P | C.C H O N | D.C H N P |
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鮰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
B.将宰杀后的鮰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
D.Zn+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 |
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右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检测到该酶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A.基因a |
B.基因b |
C.基因c |
D.基因d |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如果一个精原细胞核的DNA 分子都被15N 标记,如果只供给该精原细胞含14N 的原料,则其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有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不考虑交叉互换)
A.100%、100% | B.100%、50% |
C.50%、50% | D.50%、100% |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展示部分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的DNA相对含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发生过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
C.图乙的ab段可以发生中心体的复制
D.图乙中的cd段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